​ 電影《窗外是藍星》澳門首映
4 天前
1427

【特訊】由澳門科學館和澳門發行方喜彩文化主辦的中國首部8K太空實拍電影《窗外是藍星》澳門首映禮昨在澳門科學館舉行,標誌著澳門科技類影視與科普教育實現重要融合,並期望促進科普教育與人文傳播的深度交流與融合,讓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能夠直觀感受國家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。而球幕版《窗外是藍星之太空旅行》同日亦在澳門科學館天文館首映。

首映禮昨日下午4時在科學館會議中心會議室舉行,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白冰,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欣欣、董事兼館長邵漢彬、董事余漢生,教青年局副局長黃嘉祺,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代廳長鄧美蓮,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,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理事長李自松,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澳門記者站副站長戴峰,GORIRBORNE飛翔室內跳傘(澳門)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胡國威,喜彩文化娛樂有限公司發行人劉長妹、澳門多間學校校長以及「青年科技村」」學員代表200餘人出席觀影。

穆欣欣致辭表示,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週年,從第一部京劇電影《定軍山》到今天的《窗外是藍星》,印證了藝術與科學總是在山腳下分手,最後又在山頂相遇,文化與科技的融合,讓科技充滿了溫度。澳門科學館是是國家航太活動的重要站點,2021年12月的科學館「天宮課堂」讓澳門學生對宇宙的探索在此萌芽,今天的《窗外是藍星》是電影人繪出的畫,是航太人托起的夢,在澳門上映更是為大家寫下的詩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包括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科技力量的崛起。

映禮的學生表示深受震撼並激發了對航太及科技領域的興趣。陳同學受訪稱,影片展示了太空人在軌期間的生活環境與日常,儘管條件受限,但生活設施完善。而除了呈現嚴謹的航太任務,也記錄了航天員與家人視頻通話等溫情瞬間,體現了太空生活中的人文關懷。她又指,以往通過網路短視頻瞭解的太空畫面多為模擬特效,缺乏真實感,而是次影片以實拍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視角和臨場體驗,印象深刻;吳同學則形容觀影過程如同置身太空,加深了對航天知識的理解,更產生未來投身科技行業或選擇相關學科進行學習的意願。

據悉,《窗外是藍星》作為中國首部太空實拍電影,影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領銜出品,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導演朱翌冉執導,由神舟十三號航太員翟志剛、王亞平、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親手拍攝,記錄了他們駐留太空6個月的非凡旅程。